联系我们
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ART ASSESSMENT NEWORK
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第三方测评
  
  
  
  
文化和旅游部
网站直通车
  
  
    
  
信息公开
图书馆

艺术世界

青年普法网
  
教育部
美术馆
教育部
国家博物馆
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有关情况
来源:教育部 | 作者: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| 发布时间: 2020-10-29 | 666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  三、教育教学成效显著。引导各地各校不断优化资源配置,完善管理机制,提高美育课程开课率。义务教育阶段,大部分省份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保证音乐、美术课程总量不低于总课时的9%;高中教育阶段,全国93.2%的学校开设6个学分的艺术类必修课程;80.7%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保证72学时;高等教育阶段,87.6%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。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艺术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显示,78.5%的四年级和77.2%的八年级学生演唱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,91.5%的四年级和65.8%的八年级学生绘画创作与表达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。八成以上学生喜欢艺术课和艺术教师。

  四、条件保障不断改善。指导各地多措并举破解中小学美育教师紧缺问题。实施“美育浸润行动计划”,首批支持20所高校对口支持18个省(区、市)的农村中小学校,提供持续、稳定、有效的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。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由2015年的59.9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77.8万人,五年来增加17.9万人,平均增速为7.8%。美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由2015年的6.5%提高到2020年的7.6%,提升了1.1个百分点。指导各地将美育教学器材配备纳入全面改薄项目统一推进,全国中小学艺术专用教室的配备率大幅度提高,艺术教学器材与课外活动场地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。2019年全国小学艺术器材达标率达95.07%,初中达标率达96.12%,高中达标率达93.26%,近五年分别增长了36.60%、20.16%和8.67%。

  五、品牌项目持续开展。深入推进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,坚持育人宗旨、坚持面向人人,完善学校开展活动、省级开展交流、全国现场展演的三阶段推进模式,扩大活动参与面和普及面,中小学校参与面达到85%,高校参与面达到90%。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,组织优秀经典剧目演出、专家讲学、作品展览等美育实践活动15000余场,惠及全国2000余所高校的千万学生。开展传承的力量——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,通过全媒体向社会展现学校体育美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,切实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和对广大青少年的积极引领。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基地创建活动,在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建设了1500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106个传承基地,按照课程建设、社团建设、工作坊建设、科学研究、辐射带动、展示交流等六个维度扎实推进。创新举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、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,抓好美育教师源头培养。